Tag: 巨匠電腦

巨匠電腦分享電腦資訊:全新影音聯播網

錚/

1507241042350.jpg
▲ 由左而右分別為 Google 台灣總經理陳俊廷、YouTube 台灣策略合作夥伴經理陳韋博、Google 台灣行銷協理黃寶萱。(照片提供:Google 台灣)

巨匠電腦分享,歡慶10週年,YouTube聯手優酷、土豆網和Twitch推全新影音聯播網迎戰Facebook
今日 Google 舉行記者會歡慶 YouTube 上線十週年,除了公布各項統計數字之外,並宣佈全新的跨平台影音廣告聯播網「Google 影音聯播網(Google Video Network, GVN)」。

上週 Google 發表財報,除了亮眼數字讓股價飆漲 16% 創紀錄之外,也揭露了一些統計數字:在美國,18-49 歲的 YouTube 觀眾人數超越任何一家有線電視。事實上,滿 10 歲的 YouTube 在各方面依舊持續高速成長,例如在 YouTube 成立頻道的使用者數成長三倍、觀看影片時間成長六成,手機使用者的觀看時間也成長了一倍。

近千萬台灣使用者,行動裝置觀賞時數超過桌面

台灣方面,相關數字也不遑多讓,經過多年耕耘,YouTube 在台灣每個月擁有 930 萬活躍使用者,今年第一季上傳影片的時數較去年同期成長 60%,觀賞影片的時數增加 80%,而且使用者在行動裝置上觀賞影片的時數已經超過 50%(Google 表示,這並非首次行動裝置上超過一半,而是一個相當穩定的情況),只比日、韓低一些,在亞洲乃至於全球都屬於前段班。此外,Google 也指出台灣使用者透過 smart TV 和 Chromecast 這類裝置收看 YouTube 的比例也已相當快的速度在成長。


其他統計數字:

  • 每月觀看影片次數約為 7.2 億次;
  • 在 YouTube 平台投放廣告的廣告主數量較去年同期成長 40%;
  • 截至今年二月,已有七萬名創作者加入 YouTube 合作夥伴計畫;
  • 約九成以上的台灣網友表示透過 YouTube 觀看影片,其中七成五網友表示 YouTube 為其線上影音平台的首選;
  • 超過六成以上的 YouTube 使用者錯過電視會首先選擇 YouTube 搜尋觀看;
  • 台灣使用者平均單次在 YouTube 停留 25 分鐘,其中四成左右停留 YouTube 時間超過半小時;
  • 每人平均每月在 YouTube 觀看影片 66 次;
  • 每個月平均觀看時間長達 288 分鐘;
  • 今年第一季消費者在 YouTube 觀看廣告影片的次數較去年同期成長 120%。

以下是 YouTube 統計台灣使用者最喜歡影音類別和比例:

影音類別 喜愛比例
音樂影片 62%
網友自製 51%
電視節目 42%
電影預告 41%
娛樂名人 32%

推出 Google 影音聯播網(GVN),廣告觸角延伸至其他影音平台


Google 台灣行銷協理黃寶萱表示,由過去的經驗累積,發現許多品牌面臨聯播網播放平台混雜、品質參差不齊,行銷效益難以有效評估,而自家的 TrueView 也有所侷限,只能分析 YouTube 上的資料,使用者出了 YouTube 網站就難以追蹤。

為因應最新網路及行動影音趨勢,YouTube 今日宣布推出一站式廣告投放平台「Google 影音聯播網(Google Video Network, GVN)」,協助品牌一網打盡多元影音平台及遊戲直播網站廣告版位,將行銷觸角延伸至其他台灣使用者常瀏覽的新聞影音平台,如蘋果日報、Twitch 等,以及中國大陸的優酷、搜狐、土豆網等影音平台,同時聯合 YouTube 協助品牌擴大消費者觸及率,未來也不排除增加合作夥伴。透過 Google 在行動、影音、網站等多項後台效益評估工具,以及全新的品牌提升調查 (Google Brand Lift Surveys),可進一步幫助品牌即時調整後續行銷策略規劃。

Google 指出,GVN 有四大特性:

  • 跨裝置、精準的一站式整合影音聯播網:藉由跨裝置、一站式的整合影音聯播網,廣告主在擴大觸及率的同時,可透過 Google 既有的技術與跨裝置的不重複用戶資料,規劃出精準行銷策略以觸及目標客群。
  • TrueView 創造消費者與品牌的互動:TrueView 推出市場近五年,大量 獲得廣告主的歡迎。藉由 TrueView 廣告技術,GVN 為消費者打造開放且自由的廣告收看方式,讓品牌主了解消費者所需,跨出與消費者深度溝通的第一步。
  • GVN 爲品牌宣傳環境層層把關:當品牌錯置在不恰當的版位,可能對品牌帶來極大傷害。因此,由 Google 把關、篩選內容版權,將能夠確保品牌在安全、合適的環境露出。
  • 報表呈現後端數據,成效清楚掌握:透過 Google AdWords 後端所整合的分析數據,幫助品牌清楚了解消費者的興趣,創造深度溝通機會。

YouTube 為什麼可以成為線上影音代名詞?

Google 台灣總經理陳俊廷表示,YouTube 之所以能在台灣這麼成功,主要原因是 Google 向來是以使用者為中心去設計產品,即便是廣告,YouTube 上 85% 的廣告都是播放五秒後使用者可以選擇略過的。YouTube 台灣策略合作夥伴經理陳韋博認為,對影音創作者來說,完善的管理系統、良好的在地化與服務支援是 YouTube 成為影片發表平台首選的原因。黃寶萱則說,YouTube 能提供最佳的廣告實務方案給廣告主,帶來更佳的廣告效果。


YouTube 在台灣幾乎成為線上影音的代名詞,無論是娛樂、新聞、體育、即時轉播,已成為使用者上網經驗不可或缺的片段。YouTube 也在各領域造就了許多素人明星,例如蔡阿嘎、谷阿默、阿神等等,皆培養出了一大群固定的觀眾,加上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普及,又將線上影音的趨勢向上推往另一個高峰。

但就在站上高峰之際,強大的挑戰者也在旁虎視眈眈。

Facebook 影片崛起

儘管 YouTube 擁有超過 10 億名月活躍使用者,高居全球第三大網站,不過排在第二的 Facebook 最近可是相當積極地在推廣 Facebook 影片平台,而且成績進步得相當快。根據 Facebook 今年度第一季財報資料顯示,使用者每天觀賞影片次數高達 40 億次1——去年底時這個數字還只是 30 億,平均每個人上傳到 Facebook 的影片數量在短短一年內增加 75%,其中更有三分之二來自行動裝置,而且 Facebook 已經開始測試與合作夥伴分享影片廣告的收入。2因此,開始有人認為 Facebook 將成為 YouTube 的強力挑戰者,相信各位讀者也同意,我們在 Facebook 上看影片的次數,相較於兩年前已經增加許多。

而 Facebook 最近也不斷強調粉絲團分享影片的好處(當然要直接上傳到 Facebook 而非張貼 YouTube 連結),不僅傳播表現佳,開始播放所需的時間也較短。Facebook 大中華區總經理梁幼莓就曾在四月份時撰文指出

在台灣,深厚的行動裝置文化及行動普及率成就了高影片觀看量,同時激勵許多廣告主轉而使用影片來創造引起消費者互動與注目的內容。除此之外,越來越多廣告主選擇使用影片的內容吸引觀眾。

Socialbakers的研究也顯示,Facebook原生的影片比起其他貼文形式,較易直接觸及他人。平均來說,Facebook影片觸及率較相片觸及率高出135%,也比超連結貼文多出64%的觸及率。

YouTube 明星創作者仍在觀望 Facebook

有點像是開發者之於 Android、iOS,曲庫大小之於 Apple Music、Spotify,影音創作者的數量和上傳內容對影音平台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華爾街日報資深編輯 Mike Shields 今日撰文指出,3儘管 Facebook 在影片方面的聲勢不小,但 YouTube 上的明星創作者們大多仍保持觀望態度。文章引用各家分析公司的數據,顯示 Facebook 在吸引頂尖內容生產者方面還遠不及 YouTube。

根據網路影片數據公司 Tubular Labs 的調查,五月份 68% 的頂尖 YouTube 頻道主曾經在 Facebook 上傳影片,然而完全沒有任何一個案例顯示 Facebook 的收看次數比 YouTube 高;另一家分析公司 Pixabilty 也表示,YouTube 上的明星創作者上傳到 YouTube 的影片數平均比 Facebook 多五倍。其中,YouTube 上訂閱人數最多(超過 3,800 萬人)的頻道「PewDiePie」自從今年一月以來已經在 YouTube 上傳了 333 支影片,但只在 Facebook 上傳過 10 支影片,甚至他上傳到 Facebook 影片的目的還是為了將使用者導引至 YouTube。

這些 YouTube 明星創作者之所以對 Facebook 興趣缺缺,可能有幾個主要原因:

  • 對於 Facebook 多變的演算法感到無所適從。
  • Facebook 對獨立創作者不是很友善。
  • Facebook 對智慧財產權的管控太鬆散。
  • Facebook 提供的工具不如 YouTube 好用。
  • Facebook 的「動態訊息」環境可能不利於這些原生於 YouTube 的創作者,以及他們的影片風格。

但最重要的原因當然還是因為 Facebook 還不能為這些創作者帶進夠多的收入,一旦 Facebook 能夠向影片創作者提出具吸引力的方案,這些明星創作者未必不會改變心意。很快 Facebook 就會公佈今年第二季的財報,屆時影片相關數字勢必成為關注焦點。

巨匠電腦開設了電腦資訊技能課程,教你電腦的基本操作使用、Office等等,快來巨匠電腦輕鬆學!

文章與圖片出處: http://goo.gl/L55KFL

 

【電腦資訊技能課程】巨匠電腦分享,Facebook 推相片管理 App Moments

【電腦資訊技能課程】巨匠電腦分享,Facebook 測試動態訊息「See First」新功能

【電腦資訊技能課程】巨匠電腦教學,一鍵下載Youtube,Tubemate手機/平板都適用

【電腦資訊技能課程】巨匠電腦分享,10 億台裝置為目標,Microsoft Windows 10 升級已經就緒

巨匠電腦分享:網路系統工程師必備3張核心IT證照

錚/

巨匠電腦分享,網路系統工程師必備3張核心IT證照

在臺灣要擔任一位有競爭力的網路系統工程師,除了基礎的CCNA外,還必須有微軟和Linux的系統認證證照,這些是網路系統工程師的3張核心證照。

1507241035180.png

網路系統工程師是所有IT職務中不可或缺的,即使是無法聘任較多資訊人員的中小企業,仍舊需要網路系統工程師,也因為如此,多數的臺灣網路系統工程師都是一人當二人用,得擁有十八般武藝。

根據多家教育訓練中心的分析,在臺灣要擔任一位有競爭力的網路系統工程師,除了擁有思科(Cisco)最基礎的CCNA網路管理證照外,還必須兼顧系統管理類的微軟MCSE:Windows Server 2003(新版認證為MCTS/MCITP:Windows Server 2008)及Linux認證;此外,如果再具備1張中立型的資安證照,像是SSCP,則更能為網路系統工程師的專業技能加分。

根據恆逸資訊結訓學員找工作的經驗,只擁有單一證照,不論是CCNA、微軟或Linux認證,在企業現今系統網路架構多樣化的環境下,現在只靠1張證照很難找到好工作。恆逸資訊產品開發處長張智凱說:「恆逸資訊結訓的學員若是想要主動挑到好的網路系統工程師工作,都會以拿到思科、微軟和任一張Linux認證為核心來規畫IT認證。」

資策會的網路系統工程師班的課程規畫,也以協助學員取得這3張IT認證為主,不過,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資訊技術訓練中心組長吳念祖說,若以網管實際工作內容而言,只了解網路、系統還不夠,還得懂資安、管理各種應用伺服器,也必須有能力開發程式系統。「若能取得任何1張中立型的基礎資安認證,對於網路工程師的工作都是加分。」

張智凱說:「思科CCNA網路認證,可以說是了解企業網路基本運作的第一張基本證照,」思科CCNA認證主要是學習路由器(Router)和交換器(Switch)的原理、設定與管理,是所有MIS公認的基本證照之一。巨匠電腦產品經理黃偉倫表示,許多中大型企業都採購思科的網路設備,因為企業主對思科產品認同度高,連帶地,對思科推出的網路認證也有很高的認同度。

不過,思科CCNA證照在2007年改版。聯成電腦整合行銷處經理顏文海表示,思科的CCNA認證在2007年11月後,就採用新版的認證考試,更偏重實務操作的訓練,內容主要是增加無線網路和IPv6相關技術的應用。

由於臺灣大多數的企業都採用微軟Windows伺服器作業系統,微軟系統管理認證也是臺灣網管系統工程師必備的認證。為了因應今年即將上市的Windows Server 2008伺服器作業系統,微軟也在去年中旬推出新版認證。

吳念祖表示,微軟系統認證MCSE/MCSA與思科網路認證(CCNA),每年都有一定認證考試的需求,都是IT人基礎證照之一。他認為,隨著微軟今年4月新版Windows Server 2008推出,MCSE:Windows Server 2003等舊版證照,都改版為MCTS/MCITP以延續證照的有效性,新的認證考試MCTS/MCITP:Windows Server 2008,將會帶動IT人新一波考照需求。」他說。

根據臺灣IDC統計,臺灣企業仍有16%的x86伺服器採用Linux平臺,IT人員透過取得Linux證照證明對Linux的了解,也成為一種趨勢。不過,Linux證照目前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巨匠電腦產品經理劉國強表示,不論是Red Hat的RHCE認證,Novell的NCLP認證,或者是中立型的LPI認證,都是目前常見的Linux認證。

巨匠電腦設計了認證輔導課程,包含多種電腦證照供你選擇,快來巨匠電腦讓你輕鬆考取認證!

文章出處: http://www.ithome.com.tw/node/47082
圖片出處: https://goo.gl/bmss1V

 

【認證輔導見證】巨匠電腦學員評價巨匠電腦:大家庭般的學習環境

【認證輔導見證】巨匠電腦學員:考取證照讓我脫穎而出

【認證輔導見證】巨匠電腦表示提升競爭力就從自身的「證照力」開始!

【認證輔導見證】巨匠學員見證,證照在手,工作任我挑選

巨匠電腦分享:程式語言不是工程師的專利

錚/

1507241027550.jpg
巨匠電腦分享,Yipit 創辦人:coding不是工程師的專利,每個人都要學習程式語言

網路的普及,使得人們被一分為二:告訴電腦該怎麼做的人,以及被電腦告知該怎麼做的人。
(The spread of the internet will put people into two groups: “People who tell computers what to do, and people who are told by computers what to do.)
Marc Andreessen
幾天前,Inside 分享過 想到新創公司上班嗎?不懂技術也沒關係的文章,提供非技術人才參考。但 Yipit 的創辦人 Vinicius Vacanti 近日在其個人部落格中,強調要在 Yipit 工作,每個人都必須要學會寫程式。

五年前,我鐵定會被分在 Andreessen 的第二群人裡:不會寫程式的人

曾經,我們寫了一個規格 80 頁的原型(Prototype),但完全不懂怎麼操作,因此我們決定外包。痛苦的六個月過去了,我們得知外包的結果失敗了。我們進入了撞牆期,而唯一的出路,就是我必須成為 Andreessen 的第一群人,我必須去學寫程式。

從那天起,我開始學習如何告訴電腦怎麼做,我們想要創造出 Yipit 來改變我們的人生。讓我自學寫程式的動機非常明顯而強烈,因為這能讓我們的原型在幾天之內就能做出來,而不是需要幾個月。

這是我給所有非技術創業者,最大的建議

但這其實一直困擾著我,因為 Yipit 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每個人都必須像創業者一樣思考、行動。但若沒有基礎的技術背景,他們怎能夠成為成功的創業者呢?

所以,在 Yipit 我們開始了一項新的嘗試:我們要每個人都有學習寫程式的機會。我們要所有人都能告訴電腦怎麼做,所有人都成為 Andressen 口中的第一群人。這可能聽起來很瘋狂,也確實有點瘋狂,但我們現在不畏懼嘗試新的事物,隨著經過的時間越久,我們也越來越興奮。

但這有什麼實際的好處?

在金融的領域,每個人都需要學習會計,因為會計是金融的語言,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為會計師。在一個科技創業團隊,程式是共通的語言,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為開發者,但每個人都要學習共通的語言。

這意味著每個人開始對 roll-outs、 the build、 breaking the build、 commits、 github、後端、前端、APIs、 資料庫比較有概念;這意味著每個人開始能分辨什麼比較難,而什麼不是。這意味著,除了只會向別人要東西之外,他們可以開始讓事情發生(make those things happen)。這些事情,包括處理小的錯誤、寫報告、做分析等等。

這可能意味著我們有經驗的開發者,可以有更多得時間精力花在開發新的功能,並降低溝通的成本;這可能意味著我們可以將基礎建設轉變成更服務導向的架構,而員工在其工作份內所做的事情,不用再害怕會毀了整個系統。這可能意味著一般人能夠進行快速測試的工作,讓有經驗的開發者花更多時間打造穩固的功能。

說了這麼多,到底該怎麼做?

部分在 Yipit 工作的年輕工程師,來到 Yipit 之前只有一些或甚至沒有技術的背景。但 Yipit 資深的工程師成功的帶領他們,成為現在程式碼核心的貢獻者。

我們建造了一個循環,每個新進者都和一位更有經驗的開發者配對,並經過以下的流程:

  • 我們從和他們說明 建造原型你所需要學的六件事(6 things you need to learn to build your own prototype)開始
  • 前兩週,我們提供對 python 的基本認識: Learning Python the Hard Way
  • 我們提供了對我們的網站架構 Django 的基本認識 :  the Django Tutorial
  • 每個人都必須花一天去想出一個很簡單、或是很好玩的網頁應用服務,前提是自己和家人、朋友會有興趣使用
  • 接下來的兩週,他們必須開始練習用Django tutorials裡學到的,做出應用程式
  • 一旦他們學會了,他們必須再花兩個禮拜,使用所學做出自己的應用程式
  • 最後,我們會花一些時間讓他們透過將自己的應用程式上架到 Heroku ,來學習系統如何運作,同時強化他們對 HTML/CSS 的認識 (參考 programming via Udacity’s course

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要每個人都成為開發者,而是要科技創業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能學習共通的程式語言、更自給自足,並在 Yipit 成為真正的創業家。

巨匠電腦設計了程式/資料庫課程,內容包含程式設計、大數據分析與應用等等,快來巨匠電腦輕鬆學!

文章與圖片出處: http://goo.gl/n1cAzR

 

【程式/資料庫課程】巨匠電腦分享,FineReport—企業級數據分析軟體最佳選擇

【程式/資料庫課程】巨匠電腦分享,大數據代表決策,全民電商時代來臨!

【程式/資料庫課程】巨匠電腦分享,程式設計不等同於軟體開發

【程式/資料庫課程】巨匠電腦分享,FineReport—企業級數據分析軟體最佳選擇

巨匠電腦分享,網路系統工程師必備3張核心IT證照

錚/

巨匠電腦分享,網路系統工程師必備3張核心IT證照

在臺灣要擔任一位有競爭力的網路系統工程師,除了基礎的CCNA外,還必須有微軟和Linux的系統認證證照,這些是網路系統工程師的3張核心證照。

1507241018070.png

網路系統工程師是所有IT職務中不可或缺的,即使是無法聘任較多資訊人員的中小企業,仍舊需要網路系統工程師,也因為如此,多數的臺灣網路系統工程師都是一人當二人用,得擁有十八般武藝。

根據多家教育訓練中心的分析,在臺灣要擔任一位有競爭力的網路系統工程師,除了擁有思科(Cisco)最基礎的CCNA網路管理證照外,還必須兼顧系統管理類的微軟MCSE:Windows Server 2003(新版認證為MCTS/MCITP:Windows Server 2008)及Linux認證;此外,如果再具備1張中立型的資安證照,像是SSCP,則更能為網路系統工程師的專業技能加分。

根據恆逸資訊結訓學員找工作的經驗,只擁有單一證照,不論是CCNA、微軟或Linux認證,在企業現今系統網路架構多樣化的環境下,現在只靠1張證照很難找到好工作。恆逸資訊產品開發處長張智凱說:「恆逸資訊結訓的學員若是想要主動挑到好的網路系統工程師工作,都會以拿到思科、微軟和任一張Linux認證為核心來規畫IT認證。」

資策會的網路系統工程師班的課程規畫,也以協助學員取得這3張IT認證為主,不過,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資訊技術訓練中心組長吳念祖說,若以網管實際工作內容而言,只了解網路、系統還不夠,還得懂資安、管理各種應用伺服器,也必須有能力開發程式系統。「若能取得任何1張中立型的基礎資安認證,對於網路工程師的工作都是加分。」

張智凱說:「思科CCNA網路認證,可以說是了解企業網路基本運作的第一張基本證照,」思科CCNA認證主要是學習路由器(Router)和交換器(Switch)的原理、設定與管理,是所有MIS公認的基本證照之一。巨匠電腦產品經理黃偉倫表示,許多中大型企業都採購思科的網路設備,因為企業主對思科產品認同度高,連帶地,對思科推出的網路認證也有很高的認同度。

不過,思科CCNA證照在2007年改版。聯成電腦整合行銷處經理顏文海表示,思科的CCNA認證在2007年11月後,就採用新版的認證考試,更偏重實務操作的訓練,內容主要是增加無線網路和IPv6相關技術的應用。

由於臺灣大多數的企業都採用微軟Windows伺服器作業系統,微軟系統管理認證也是臺灣網管系統工程師必備的認證。為了因應今年即將上市的Windows Server 2008伺服器作業系統,微軟也在去年中旬推出新版認證。

吳念祖表示,微軟系統認證MCSE/MCSA與思科網路認證(CCNA),每年都有一定認證考試的需求,都是IT人基礎證照之一。他認為,隨著微軟今年4月新版Windows Server 2008推出,MCSE:Windows Server 2003等舊版證照,都改版為MCTS/MCITP以延續證照的有效性,新的認證考試MCTS/MCITP:Windows Server 2008,將會帶動IT人新一波考照需求。」他說。

根據臺灣IDC統計,臺灣企業仍有16%的x86伺服器採用Linux平臺,IT人員透過取得Linux證照證明對Linux的了解,也成為一種趨勢。不過,Linux證照目前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巨匠電腦產品經理劉國強表示,不論是Red Hat的RHCE認證,Novell的NCLP認證,或者是中立型的LPI認證,都是目前常見的Linux認證。

巨匠電腦設計了網路管理課程,內容包含多種網路管理證照,快來巨匠電腦讓你輕鬆考取認證!

文章出處: http://www.ithome.com.tw/node/47082
圖片出處: https://goo.gl/bmss1V

 

【網路管理課程】巨匠電腦分享,你所不知道的系統工程師

巨匠電腦教你網路管理,提升網路資訊安全!

巨匠電腦網路管理分享,企業行動裝置管理成功之道 ─ 桌面虛擬化

巨匠電腦網路管理分享,與FREAK類似的SSL新漏洞,全球網路安全再拉警報

巨匠電腦:突破 iPhone 5s 慢動作製作多重變速特效!

錚/

巨匠電腦分享,突破 iPhone 5s 慢動作區間限制,輕鬆製作多重變速特效!

iPhone 5s 有非常棒的慢動作錄影功能,當我們拍攝完慢動作影片時,可以到相機膠卷內,調整兩端的橫桿,讓該區間片段變成慢動作,而沒被框住的部分就只能保有正常速度。

1507241006130.png
但我如果想要讓影片有多種區間變速,例如前後兩段加速,中間慢動作,或是前後兩端慢動作,中間加速,甚至一部影片中有多次快慢穿插,光是在 iPhone 5s 的相機膠卷內當然無法調整出來…畢竟它只有兩個橫桿。

這邊就教大家用蘋果官方的影片剪輯 App – iMovie 來製作!非常簡單,只要幾個動作就能完成一部超精采的變速特效影片,不無論你要切分幾個變速區間都沒問題喔!


▲ 首先開啟 iMovie,在上方選「影片」,iPhone 相機膠卷內的影片都會成列在此。選擇想編輯的影片,我這邊選一部「貓咪回眸」的影片~選好後按下右上方的「分享」。


▲ 別急著分享出去,先在下方選「製作影片」。


▲ 會自動轉跳到製作介面,用手指壓住下方的片段區域,左右可以拖曳片段,上方的畫面可以即時預覽喔!


▲ 拖曳到我們想變成「慢動作」的畫面位置,輕點一下,整個片段會被黃色的框框罩住,這時手指對著中央的基準線一刀斬下去!


▲ 影片就會輕易分割成兩段啦!


▲ 開始加入變速特效,我先選取剛剛裁切下來的前段,快速在上面輕點兩下,下方會彈出一道指令列,右下方選「速度」。


▲下方的指令列會變成兩個圖示:「烏龜」和「兔子」。這時你就能拖曳中間的小白點,改變該片段的速度,往「兔子」拉,整段影片就會提速,往「烏龜」就會變成慢動作!(因為片段已經被分割開來,所以不用擔心此變速會影響到後段影片)


▲ 用同樣的方式「裁切 → 變速」,我將整部影片切割為三片段,前後兩段都提速 2 倍,中間一段為慢動作。


▲ 接著按下左上角的「<」,iMovie 就會幫你儲存你的影片計畫案。


▲ 進入這個畫面,按下中間的「分享」。


▲ 選「儲存影片」就能把這部特效片輸入回 iPhone 5s 的相機膠卷囉!


▲ 轉成 HD – 720p,等它跑完,就來看看成果吧!

巨匠電腦設計了APPLE實務應用課程,教你APPLE產品的應用、APP應用程式的開發與應用,快來巨匠電腦讓你輕鬆上手!

文章與圖片出處: http://appleuser.com/2014/01/17/imovie-slow-motion/

 

【APPLE實務應用課程】巨匠電腦分享,Apple Pay的下一步 ─ 消費者互相支付

【APPLE實務應用課程】巨匠電腦新資訊:蘋果手表App設計原則─少就是好

【APPLE實務應用課程】巨匠電腦:盜版iCloud網站現身,小心洩漏Apple ID!

巨匠電腦教你一天內完成ios App設計